时间:2015-10-20 责任编辑:二手挖掘机
自2011年4月以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已在低谷中运行了4年多,行业竞争惨烈、产能严重过剩,严峻的市场环境让很多企业非常紧张和焦虑,对未来市场走势失去信心。
然而,在日前北京举行的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暨50强峰会上,来自美国、中国、日本、德国、韩国、瑞典、法国和意大利等地的全球领军企业,却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未来运行发展均表现出信心,认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战略必将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很多人跟我说当前行业不景气,市场需求不旺,情绪很悲观,我不认同。”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表示,“做企业最害怕懒,不动脑子,不发掘需求,不重视市场,只想着增加产量,只看重眼前效益。当前,无论中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都在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有可为。全球机会多得很,怨天尤人难成事,踏实会干才是金。”
国内外巨头仍看好中国工程机械行业
在这个由中、美、韩三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峰会上,公布了2015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全球最领先的50家制造企业2014年销售额为1595.64亿美元,同比下滑10.67%。中国有11家企业上榜,成为上榜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徐工集团进入前10强,位居中国企业首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说,中国有11家企业入选榜单,和日本并列第一,说明中国的工程机械已成为全球重要市场和重要的制造基地。
与会人士指出,工程机械行业,上游连着钢铁等制造业,下游连着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对整个经济的指示作用。近年来,中国经济与工程机械行业处于深度调整阶段。虽然市场出现波动,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依然不失为一个“朝阳产业”。
与此同时,近期宏观经济、政策层面不断释放出有利于工程机械行业企稳回升的积极信号,随着一系列投资计划加速落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化等,中国工程机械产业今后发展动力强劲。
王民表示,近年来,全球与中国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和调整,受此影响工程机械产业出现历史性波动,成本上升、竞争加剧、需求冷淡特点明显,但是面对未来机遇,行业对未来的走势信心不断增强。中国制造商通过技术和产品升级,和国外最强的企业正面竞争。全球工程机械产业,“中国制造”正在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中国区董事长陈其华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着很多挑战,但也有很多机会。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给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继续带来信心和希望。另一方面,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会给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带来多年未有的巨大增长机会。
“‘一带一路’战略覆盖2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63%的全球人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将成为这个战略发展的重点。”陈其华说,“卡特彼勒相信在中国面临的改革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必将为行业未来带来希望,成为发展的驱动力。”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中国制造商在全球市场拓展的深入,今后海外业务将成为驱动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持续成长的重要一极,中国仍将保持着全球工程机械第一大市场的地位。”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表示。
全球化竞争呼唤企业“可持续发展”
过去几十年,全球最领先、最主流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都已经进入中国。据了解,世界最大的50家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中,除中国之外的39家国外公司,已有37家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还在中国投资建立全球研发中心,并将中国供应链体系等导入其全球业务体系。通过一系列深耕,跨国企业以实际行动,不断深入地向中国本地化拓展,将中国打造为其全球业务中最具战略意义的重要板块。
“打开工厂的大门,就是国际化市场。”面对竞争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王民指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粗放型发展、中低端追求已经走到头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必须要从亢奋时代回归,静下心来去研究、去发力。理性、实干、严谨、精进应该成为我们迎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祛除中国制造‘虚胖’的努力方向。”
中国市场的起伏,加速了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转型升级的节奏。近年来,中国领军工程机械制造商持续发力,不断推进技术、产品创新,并将此打造为驱动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就拿徐工来说,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投放市场成功实现首吊,4000吨级履带吊多次出征极限吊装工程,400吨矿山挖掘机、12吨装载机、我国第四代成套智能筑养护机械、融合施维英技术的新一代成套混凝土机械等高端产品,正批量走向市场。徐工带领中国企业以全球最大的履带式起重机、全球超大吨位挖掘机、大型装载机等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成功运用于各大重点工程,与国外领先品牌同场竞技。
在海外,中国机械产品与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企业的步伐不断深入。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已经走过“简单海外贸易”、“构建海外代理商渠道和办事处”最初两个阶段,进而步入第三阶段——在海外建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一些领军企业如徐工已经进入第四阶段——利用当地的人才、技术、产品等,推进目标市场本地化战略。与此同时,中国品牌产品更得到越来越多国外用户的认可。
据王民介绍,徐工是最早将目光投向全球,也是最早“走出去”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目前,徐工已建立全球化运营体系,成立欧洲研发中心、美国研发中心和欧洲采购中心,并购了德国、荷兰液压零部件企业及德国施维英,在德国、奥地利、巴西、美国和印度等地拥有了成套混凝土设备制造基地,已经开始和全球领先企业正面交锋。“目前,徐工在巴西、俄罗斯、澳洲、中亚、中东市场占有率都居世界行业前三位;批量产品进入了北美、西欧发达市场。”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已经成为整个装备制造产业中的优势产业走向全球,未来也必将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对此,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苏子孟表示。